衣服用盐水泡多久比较好 衣服用盐水泡了还要用清水洗吗
说到底,即便光伏发电如今有政策尚方宝剑在手、锋芒毕露,但毕竟在能源界是后起之秀、羽翼未丰,与传统能源相比差距依然悬殊,更不用说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而在今年6月和7月,中国销往欧洲的光伏组件在430~440MW左右。不过,从当前光伏行业的现状而言,保持持续的现金流将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
根据7月底结束的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从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国光伏企业按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去年,欧盟市场出口占比62%,约为1.45吉瓦。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市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此外,在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后续服务方面,也将成为增加竞争力的亮点。数据同时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安装量为5.13GW,中国对欧洲的出货量为4.3GW,下半年剩下的额度只有2.7GW,这也意味着1.75GW已经分配到了相应的企业名下。
有光伏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欧盟市场不景气,0.56欧元/W的价格,相较于台湾、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没有优势。而对于取得配额的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则是在价格已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住市场份额。从2011年开始,转型成为了光伏行业另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特变电工预计今年做500MW光伏EPC,明年可能做到1GW,收入和盈利都有望爆发式增长。1.盈利模式雷同英利计划未来5年地面电站装机达到13~15吉瓦,分布式发电装机为2吉瓦,直接投资超千亿元人民币。但根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透露,国内目前核准和已批准前期工作的光伏电站容量达到了19GW。2005~2010年左右,大量光伏企业上马光伏设备,彼时所有光伏企业的战略雷同,千篇一律的扩张,不管是小企业还是业内标榜的龙头企业显然误判形势,亦或是没有经受住短期利润的诱惑,扩张几乎成为了光伏行业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来3年,全国光伏发电(包括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到2015年总装机要达到35吉瓦。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正处于摸索阶段,居民用电价格严重偏低,中国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1/2左右,而国外正好相反,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两倍,所以他们可以大力推广民用光伏市场。
只要光伏电站还受政策审批制约,多数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就会停留在纸面上,道理很简单,光伏电站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光伏电站收益率本来就不高,回收期限长,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没有法律作为依靠,泡沫的产生是很有可能的。至少在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无法实现二次突破的背景下,电站收益主要来自于国家补贴,中国政府也会因此严格控制审批规模。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把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算在内,中国光伏电站的储备量恐怕早已经超过了35GW。
行业是在转型,但当行业转型千篇一律时,无非是将一个泡沫转向了另一个,大家都在建电站,电站市场也会需求过剩,或并网越来越难,或电站数量与国家补贴总量相悖。中国大型地面电站补贴额度仍较高,但大型地面电站并网问题备受诟病,很难有大发展的可能性。如果中国每年光伏装机量维持在10GW左右,则地面光伏电站会占主流;如果在10GW之上,中国光伏市场要想获得大突破,则必须依靠分布式光伏发电。浙江正泰已建成发电和在建的光伏电站项目超过900MW,在美国、保加利亚、韩国、意大利以及宁夏石嘴山、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等地,都有正泰开发建设的光伏电站,电站资产规模已经达到百亿左右。
因此,光伏企业纷纷喊出了转型的口号,即由组件制造向电站建设倾斜,或直接投资,或做EPC承包商,总之行业巨头早已经不再指望组件制造能创造多大的利润。2.光伏行业归根结底是在挣补贴不管中国光伏企业如何看好光伏行业前景,其最终目的还是从国家腰包中挣钱,这一核心问题决定了企业为自己勾画的发展蓝图都是无效的。
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按照1兆瓦需要1万平米的面积计算,未来5年英利需要的圈地面积将超过15万亩。相比之下,中国却只能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业园区内推广应用,相同价格下分布式系统在这些的确面临的风险更大。中国光伏电站丝毫没有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掘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挣国家补贴,而国家每年拨款数目都几乎为定值,相应地每年光伏装机量会在10GW左右,这样看来,每个民营光伏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其实和现在相差无几,政府规划不变,企业规划其实失去了意义,除非你不打算要补贴。产能严重过剩,欧洲光伏市场迅速陨落使得光伏制造环节的利润连续为负值,企业亏的一塌糊涂,而且光伏企业纷纷意识到,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行业危机会持续到十二五末期,制造环节高利率时代已经不可能到来。日本政府可能会在2014年4月份之前调整本国光伏政策,中国政府也可能会在明后年逐步降低补贴,届时光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不知道企业还愿不愿意大量建设光伏电站呢?中国光伏政策看似在完善,实则都处于不确定状态,一句话,只要资本市场不信任光伏产业,中国光伏就永远不可能有大发展。目前,很多中国一线光伏企业都表示,未来50%以上的收入将来自电站建设,每个企业都在找项目、谈融资、建电站,做着一样的梦。
所以,未来决定企业成败的问题不是你想建多少电站,而是你能够从国家有限的配额中拿到多少比例的路条,当所有企业都转型之时,相信没有哪个组件制造企业能够一家独大,获得自己所规划的建设数量。这些被列入示范园区的项目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还有待观察,毕竟工业园区内的用电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只要不把政策法律化,发电量全额收购、补贴及时发放、补贴年限固定等问题就无法保证,电站的收益在未来25年内也会发生变化张为分析道,因而对于现有晶硅供给格局而言,《规范》影响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光伏制造行业的整合大潮将在今年实质启动,在此过程中,技术不精及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将成为破产重组的对象,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由此做大做强。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重点抽查和公示后,将很快以公告形式发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光伏业新一轮整合大戏就此拉开帷幕。过去依赖出口退税存活的方式显然已是死路一条,但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自身所涉领域做优做专,在细分市场寻求差异化发展。吕锦标指出,此外,产业中主力企业的节能降耗水平也大幅高于准入门槛,优势企业电耗已降至准入门槛的一半。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国内电池组件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财务状况依然紧张,账款拖欠较为严重,国内10大企业负债总额仍超千亿元。
下一步将会有很多光伏企业倒闭。中投顾问研究员任浩宁透露,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结果,大约只有20%的企业可以满足条件。
高宏玲进一步指出,但如果这次政策的出台考虑过于全面、拘泥于细节,正式文件就不容易推出。同时,《办法》规定,除了组织有关行业机构和专家采用材料审查和现场抽查的方式完成复核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针对符合规范条件的光伏企业和产品进行不定期的动态市场抽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也表示,中小企业不妨尝试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成为其配套生产厂商。并非判中小企业死刑目前看来,光伏企业小而精的浙江成为受《规范》和《办法》影响最大的省份。
该联盟工作人员表示,被卡住的企业中也不乏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的销售产值和利润都在逐年增加,正处在逆势增长态势。在当前18美元/千克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小规模晶硅产能已经被封存。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让它们以达标为目的马上去兼并其他企业、人为扩大产能显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更何况现阶段不少大企业经营状况尚不如创新型小企业。
反观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电池组件环节,张为表示,仅是200MW的年产能规模这一门槛就会淘汰相当数量的晶硅电池组件企业。标准虽严,却并不等于宣判中小企业死刑。
对于浙江的情况,我们也比较了解。在健全的监督机制下,不符合规范的企业不可能蒙混过关。
需要注意的是,与2010年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相比,新的文件以规范条件替代了准入条件,已经淡化了门槛意味,意在规范行业发展,实现去产能化。对主力企业影响较小《规范》针对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提出了较高要求,意在限制新增产能上马,防止产能再度扩张。